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桃园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毛桃园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飞一矛就可能把刘备刺成蜂窝煤,桃园结义为啥反而让刘备当大哥?
这个问题问得没有水平,中国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的结拜不是刘关张发明的。人们结拜都是以年龄作为排行的标准,谁年龄大,谁为老大,以此类推。刘关张三人,刘备年龄最大,所以成为老大。
关于刘备的身世,有皇帝后裔的背景,按照现在来说,是品牌效应。当然,这只是空壳,要成事,还需有合伙人和投资者加入运作起来。这样的框如何维持,当然是“义”字当头,理念相同,合作无间,团队强大。
按我的理解,习武之人,始终是有善有恶。关羽张飞拥戴刘备,当然是举义旗的最佳选择。刘备织席心细,关羽贩货识机,张飞屠夫胆大。这是非常好的组合。
凡乱世必出英雄,英雄者必须是仁义当头,刘关张游走于江湖,看透人心向背,懂得时势的力量,选择合适的地区,这些正符合江湖的义理情缘。三人互相试探,暗中欣赏对方,再从欣赏到志同道合,结拜当然是水到渠成了!
刘备能当大哥,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首先、为何刘备逢人自我介绍时总会提到中山靖王之后?在那时,家庭出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出自名门望族的在社会上大受尊敬。比如汝南袁氏和颍川荀氏,人们打心底会尊重这些家族的人。刘备的家族很早之前就已经沦落为平民,但为了挣点底气,刘备只好拿帝王后人来做文章了:我虽然不是来自大家族,但怎么说也是皇室子孙。而张飞,自我介绍时没什么拿的出手的,只好说“颇有庄田”。至于关羽就更可怜了,就一个“河东解良人”。刘备在个人光环上要比张飞关羽好一些。
其次、刘备长相异于常人:耳垂到肩部,手垂过膝盖,眼睛能左右看到自己的耳朵。按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帝王之相首先就是一个“奇”。 比如帝喾骈齿,尧眉八***,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文王四乳等等,古时候相貌奇异的人(这里说的奇异不是张松、庞统那种丑陋),总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对其有敬畏之心。
所以,刘备一来是帝王之后,二来相貌异于常人,再加上他年龄正好最大,关羽张飞二人自然也就服他了。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三人的初识,张飞的表现是最为热心的,主动请喝酒,主动提出结拜。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张飞的激动心情,为何?应该是自认遇到了可以依附做大事的人,所以最后变卖家产追随刘备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汉高祖刘邦留下来的规矩,天下非刘姓不得封王。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在汉代就具备封王的正当性了。曹操和孙权就没有这样的正当性,而且后来还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和背书,对于刘备的身世就算是最大的限度的保证。这个也是曹操后来封魏王以后被刘备集团攻击曹操心怀不轨,最直接个最有力的证据!谁让他不姓刘呢?东汉的开创者刘秀也就是靠着自己姓刘,才最后得以当上了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的。又有谁敢肯定刘备开创的事业不会在最后,做大做强呢?
提这个问题的用词、语气和逻辑,好象怪怪的。不过,看了前面的回答,觉得还是有说一说的空间,我也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能当“大哥”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有领导力。
当然,刘备当大哥的具体原因是很多的,如年龄最大、有汉室宗亲的背景、长相特殊和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等等。其实,如果大哥不是特指年龄的最长者、而是指人际系统里的领导者的话,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相较于关张二人,就算刘备年龄小于他俩,排行居二或居末,他仍然因为具备了领导力,有相应的性格、气场、魄力、思想等,必定在三结义里起主导作用。至于关羽的刀和张飞的矛使得再好,也只是一种普通的能力而已,在刘备的领导力面前只能居于从属地位。当然,他们可以在各自的队伍里当领军人物。
大家说得比较多的因素是家庭出身背景,那看一下曹操吧。他的出身是宦官之家,被人鄙视。但是,他就是领导力强,手下文武人才极多,是东汉末年实力最强的一方利益集团的领导人物。
其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一定是对的。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这句话,它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对相关的人进行鼓励时,才是对的;而更多的时候,面对不同的人,都说这句话,就不对了。每个人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都是不同的。这跟每个人的想法、性格、秉赋、身体条件、能力、经历、品性、环境等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有人就想当个吹号手,有人就合适当个马夫,有人就喜欢当个谋士,有人就只能当中下层将官等等。一个军队只有各种不同特质的人合适地就位于各自的职位,才能合成一支完整的有战斗力的军队。显然,大家都去当将军,肯定是不行的。
再次,了解自己,安心于合适的职位,是非常重要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桃园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桃园故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