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涛叔叔桃树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涛叔叔桃树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清的多尔衮是皇帝吗?
多尔衮一生有两次机会和皇位擦身而过,不是不选择当皇帝,而是他没有能力能坐上皇位也没有能力坐稳皇位。
第一次:皇太极去世时。努尔哈赤遗诏规定皇位继承人必须由满洲贵族八旗旗主共同议定,皇太极去世时,多尔衮虽然掌握了两白旗和镶蓝旗,但是两皇旗和正蓝旗支持的是豪格,正红旗支持的是代善,而镶蓝旗能够作主的却是济尔哈朗。几方势力相持不下,如果多尔衮要硬拼,肯定会造成八旗分裂,那么清军入关进驻中原的大局就会被破坏,何况那时还是清廷和明军对抗的关键时候,八旗内讧只会便宜明军,对清廷一方没有丝毫好处。如果扶持皇子登位,多尔衮凭借军功和权势完全可以在朝廷管理上占上风,于是由济尔哈朗提出指定皇子继承皇位,他们几位军功显著的权臣来做辅政,多尔衮不得己之下只能放弃争坐皇位。
第二次:顺治帝登基后亲政前,多尔衮这个时候已经权势涛天,打败排挤掉了所有的对手,整个朝廷唯他独大。他为什么没有自己登位呢,很多野史都说是为了孝庄太皇,因为爱情。实际上多尔衮好色是一点不***的,而以他狠辣嚣张的个性不可能会把男人对权利的野心欲望放在感情之后,他之所以没有登位是他自己没有想到他活不长,而且他一直觉得顺治还小,还没有长大,威胁不到他最高辅政的权利地位。何况这时候顺治帝已是皇室正统,多尔衮是皇室宗亲,他要是坐上皇位是篡位之举,是要背负骂名的。最最重要的还是他不知道他三十九岁就会死,早知道他肯定不会在乎是不是篡位,坐上那个位置再说了。
但是在他活着时期,虽然无皇帝名分却有相当实权。他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权倾天下,顺治是个傀儡皇帝而已。等到他死后,顺治还封他为清成宗,安抚拉拢。待时机成熟后就翻脸无情,消除封号,刨坟掘墓,挫骨扬灰。直到乾隆他恢复他睿亲王的爵位,一百年都该过去了。
多尔衮是亲王,虽然在死后被顺治追封为皇帝,但很快就被顺治清算,并废除了帝号及王爵,直到乾隆皇帝时期才给多尔衮***,恢复爵位,从豫亲王多铎的后裔中选一人来承继多尔衮的香火,承袭睿亲王王位。
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但是他作为摄政王期间,皇帝只是他股掌中玩物罢了。为何这么说,您听下面分解:
其一:大清能够定鼎中原,能够一统天下,多尔衮在关键时期是起了关键作用的,可以夸张一点讲,没有多尔衮大清能不能成气候都说不定,虽说大明王朝已经气数已尽,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的八旗兵人数还是有限的,能在局部打赢,不一定能在全国畅行无阻。正是由于多尔衮的精明,入关后利用矛盾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而稳定了北京的政局,在北京站稳脚跟后,多尔衮再一次力主迁都,把战略眼光放到了全中国。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雄心。
其二:多尔衮在入关前几乎距离皇位一步之遥,在他皇兄皇太极死后,他是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人选,但为了防止内讧,他选择了退让,同意皇太极之子福临继位,而他成为了摄政王。这样所有的清军部队可以调转矛头一致对外,给大清创造了扩张逐鹿中原的可能。
其三:虽然多尔衮入关后在名义上不是皇帝,也没有住在紫禁城,但他在离紫禁城一街之隔的南池子营建了豪华的摄政王府,在这里很多的规制都超越了皇宫,在其任“皇父摄政王”期间,他直接让百官到他附上议事,以前还把商量后的决意带进宫让小皇帝盖章发行,后来直接把皇帝的玉玺拿回摄政王府,直接不经过皇帝直接发布各种命令,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多尔衮是不是人们口中的皇帝还重要么?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终于忍不住了,他下令削夺多尔衮的王爵,其大罪名之一就是他在府中议政。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目前多尔衮当年豪华的摄政王府也已经大部分荒废,仅仅剩下个大殿还残存,笔者前几日探访于此,下面发几张照片给各位分享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涛叔叔桃树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涛叔叔桃树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