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油桃果肉长小白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油桃果肉长小白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棚油桃表面有***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
该病主要为害叶,影响光合作用,减弱树势。幼苗发病重于成树。发病初期叶背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展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粉斑,***斑汇合成大粉斑,布满叶片大部分或整个叶片,病重时叶片正面也有***斑。发病后期叶片褪绿,皱缩。
2、叶片:9月份以后,叶片初现近圆形或不定形白色霉点,后霉点逐渐扩大,发展为白色粉斑。粉斑可互相连合为斑块,严重时叶片大部分乃至全部为***状物所覆盖。发病叶片褪黄,干枯脱落。
3、果实:果实5~6月份出现白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菌丝丛,粉状,接着表皮附近组织枯死,形成浅褐色病斑,后病斑稍凹陷,硬化。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子囊壳或菌丝越冬,第2年春天放出子囊壳作为初侵染源。毡毛单囊壳以菌丝在最里边的芽鳞片表面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1~27℃,高于35℃,低于4℃不能萌发
该病主要为害叶,影响光合作用,减弱树势。幼苗发病重于成树。发病初期叶背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展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粉斑,***斑汇合成大粉斑,布满叶片大部分或整个叶片,病重时叶片正面也有***斑。发病后期叶片褪绿,皱缩。
一、枝干:新梢被害在老化前出现白色菌丝。
二、叶片:9月份以后,叶片初现近圆形或不定形白色霉点,后霉点逐渐扩大,发7展为白色粉斑。粉斑可互相连合为斑块,严重时叶片大部分乃至全部为***状物所覆盖。发病叶片褪黄,干枯脱落。
三、果实:果实5~6月份出现白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菌丝丛,粉状,接着表皮附近组织枯死,形成浅褐色病斑,后病斑稍凹陷,硬化。
病原菌以子囊壳或菌丝越冬,第2年春天放出子囊壳作为初侵染源。毡毛单囊壳以菌丝在最里边的芽鳞片表面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1~27℃,高于35℃,低于4℃不能萌发。
防治方法:喷施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丙环唑1500倍液或氟菌唑2500倍液,宁南霉素2000倍液,结合磷酸二氢钾450倍液,间隔七到十天一次连防两到三次用药一定注意用量做好二次稀释现配现用!
注意事项:发病初期防治,严重的及时拔出清理出去避免交叉感染,控制湿度,降低浇水次数,不要大水漫灌。应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疏除过密的枝条和病枝,避免偏施氮肥,促使树冠通风透光。每年的秋后,要做好果园的清理工作,将落叶,病枝和病果集中焚烧处理或者掩埋。
桃白粉病有两种病原,其一是三指叉丝单囊壳菌,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为害桃叶,也为害幼梢,寄主还有李、樱桃。其二是桃单壳丝菌。三指叉丝单囊壳菌的菌丝外生,叶上菌丝很薄,发病后期近于消失。分生孢子稍球形或椭圆形,无色,单孢,在分生孢子梗上连生。分生孢子梗着生的基部细胞肥大。桃单壳丝菌的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单孢,主要诱发果实症状。
叶片染病后,叶正面产生褪绿性的边缘极不明显的淡***小斑,斑上生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和菌丝、分生孢子梗),斑叶呈波浪状。夏末秋初时,病叶斑上常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子囊果),病叶常提前干枯脱落。果实以幼果较易感病,病斑圆形,被覆密集***状物,果形不正,常呈歪斜状。
桃树如何进行疏花疏果?
桃树合理疏果留果,能保证果品质量,也能稳定良好的树势生长。如何让桃树长出优质的桃子,桃树疏果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工作。
桃树疏果时间和方法
1:桃树开花坐果时间早,坐果期气温地温还很低,树根吸收营养能力很弱,这时桃树开花坐果消耗大量桃树本身能量,所以第一次蔬果宜早不宜迟。根据树势情况第一次蔬果应在花后15天左右,留果量控制在最终留果量的2--3倍,比如一坐果枝最终想保留2个桃子,这次疏果后均匀保留4--6个桃子即可。以“留好去次”的标准,疏除“小果、弱果、畸形果和朝天果”。
2:花后25天左右的时候,这时的预留果大小已有差异,病果弱果也很好分辨,按“疏小留大、除劣保优”方法疏果,以树势,地理形势、根据预算产量,进行第二次疏果并定果。留果标准:型端果正的桃子,这样的果子长的大卖相好;果枝两侧,向下生长的桃子,这样对以后管理和采摘方便。
疏果后留果量和留果的部位
结果枝的中前部为留果的最佳部位,定果量要根据桃树的品种、大小、树势地利条件等,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定果量。比如:品种是晚熟大果,单果重为7两左右,这样的品种结果枝根据长短留1--2个,平均三个短枝留一个桃子,单果重量小的就多留果;树势旺多留,树势弱少留;水利条件好的多留,旱田水利条件差少留;弱枝和病枝直接不留果。
建议:今年桃子的行情烂市,将来无论什么时候,疏果前提应该以水果品质为主的目的,如果好品质的桃子无论什么行情,都不愁销路,大家说对不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油桃果肉长小白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油桃果肉长小白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