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宁晋桃树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宁晋桃树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首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里的“八仙”指的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和,何仙姑。
“八仙”当中历史上确有其人,分别是:
(1)曹国舅。曹国舅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舅”。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原名叫曹景休,自小好道,后来得到仙人铁拐李度化成仙。
(2)韩湘子。传说韩湘子年轻一表人才,吹得一手好笛子,是唐代的大文豪韩愈的侄孙。韩愈的名篇《左迁蓝关致侄孙湘》诗作,有知汝远来应有意,就是对韩湘子说的。
(3)吕洞宾。吕洞宾,是唐礼部尚书吕渭的孙子。晚唐五代时期的人。道号纯阳子。
元朝时候封吕洞宾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右为钟离权,左为吕洞宾)
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仙。
吕祖在人间显应很多,数不胜数。他曾经化身而度化全真祖师王重阳,所以被封为全真之祖。吕祖曾经三过岳阳湖,有诗曰: 三过洞庭人不识,朗吟飞过岳阳楼。
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
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韩愈贬谪潮州时,韩湘曾去看他。为此韩愈写了著名的诗:
左迀至兰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后来经民间传说,韩湘子成了八仙之一,现在潮州城外还有湘子桥。
八仙过海的传说尽人皆知,但八仙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比如老子,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庄子,是“南华***”,又如关羽,在历代王朝都被封神,诸如此类神话人物,实际上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有句老话说“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一个凡人,只要你道德品质高尚,对家国百姓有贡献,得到人们的敬重,就会成为神。拿八仙来说,其中有真实的历史原型,也有纯虚构的人物形象。
据传说,铁拐李原名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先秦时期的人,生于巴国(今重庆),老子骑牛云游时,小李玄因缘巧合结识老子,并得到点化,后秦灭巴蜀,铁拐李看破红尘,开始寻仙访道。他精通药理,得道后为百姓治病,恩泽乡里,得到敬重,最终成仙。
李玄是否真有其人不好说,但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在那个战乱时代,百姓民不聊生,人心思定,所以李玄这个深得百姓敬重的“药王”才得以成仙。至于另外一些故事,比如断腿啦,借尸还魂啦之类的,就太过玄幻了。
原名钟离权,汉末魏晋人物,其原型是东汉大将军,故称汉钟离。据说这位钟离将军文武双全,后因兵败才隐居求道。传说中他是受到了铁拐李的点化而成仙。钟离权在历史上极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还留下了《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三首诗。
但是你知道,绝句这种诗体属于近体诗,在汉末魏晋是没有绝句、律诗这种诗歌体裁的,这就好比《封神演义》开篇来一首七律一样,非常可笑,只能是后人牵强附会之作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的故事妇孺皆知,那么八仙中的哪一位神仙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呢?答案是韩湘子,他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子。
所谓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八位神仙的故事在唐宋时期便已有之,比如张果老、吕洞宾等,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个群体,直到元朝时流行杂剧,才有“八仙”之称。
马致远的著名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借吕洞宾之口,介绍了其他几位神仙,有“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之说,说明在元朝时便已把韩湘子认定为韩愈的侄子,但当时的“八仙”全部为男性,没有何仙姑,且人名与如今版本略有差距。
到了明代,演义***《东游记》中出现了与如今版本完全一致的“八仙”,并且“八仙”的排序也被确定,老大是铁拐李,老幺是曹国舅,从老二到老七分别是钟离权、蓝***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等六人。
历史上韩愈确实有一个侄子,名叫韩湘,字北渚,但他没有入道修仙,而是高中进士后做官,最终官至大理寺丞,算得上功成名就。
历史上的韩愈曾在遭遇贬谪时,给韩湘写过一首诗,名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在八仙传说中,韩湘被韩愈抚养长大,长大后得到钟离权、吕洞宾两位神仙传授修道成仙之术,却遭韩愈极力反对。韩湘为追求修行愤而出家,最终修成正果,是为韩湘子。
韩湘子此后屡次试图度化韩愈,但韩愈执迷不悟,后来韩愈被贬官,路经蓝关,雪拥不前,冻埋雪中,险些冻死,幸得韩湘子赶来相救,韩愈最终感悟,随之修道成仙。
关于韩湘子的传说并不简单,背后反映的是儒释道之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宁晋桃树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宁晋桃树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