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桃树苗插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桃树苗插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代的江南,特别是风景秀美的苏州,物产丰富,商业繁盛,人文荟萃,素有膏腴之地的美称。苏州也叫吴中,该地自古文风昌盛,文学艺术人才辈出,其中明代的“吴中四杰” ——唐寅( 伯虎)、文璧(征明)、祝允明(枝山)、徐祯卿(昌谷)均是才气纵横、不媚流俗、名噪天下的大才子。
“四杰”中祝允明(枝山)年龄最大,寿数最长的是文征明,最年少也最短命的是徐祯卿,最具才气、最多情、也最洒脱不羁的是唐寅。这几位才子有个共同点,都非常反感官场***堕落的习气,厌恶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提倡独立思考,向往自由与个性解放,这样的人注定科场失意。但这几个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人,却在琴、棋、书、画、诗、文方面取得了绝高的艺术成就, 称得上一代衣冠风流人物。
唐寅,字伯虎,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聪慧颖悟,才气逼人,文章写的酣畅流利、曲折起伏,性格又很外向,有些不服管束、放荡不羁。他是家族中第一个不愿经商而想读书做官的子弟。唐伯虎在20余岁时参加应天府(南京)乡试,不仅中了举,而且摘得第一名——解元。
公元1476年,唐伯虎进京参加了会试 。主考官程敏政对他早有耳闻,也很欣赏他的才华,曾经私下鼓励他放下包袱考出好成绩,却因此遭到嫉恨他的小人诬告其贿买考官***,这在彼时可是重罪,因此他被以科场舞弊案同谋的罪名逮捕下狱。好在后来他被洗脱嫌疑,这桩遭人栽赃诬陷的冤案被澄清 ,他人虽被放了出来,却被贬为钱塘宗藩周王府小吏,且永不准升迁为官。在此期间,他得知暗中诬告自己的人,竟是同乡、同窗、同年的发小都元敬。震惊加激愤,让他心绪难平。
痛恨官场倾轧,人情淡薄,人性诡谲凶险的唐伯虎,索性辞职回家,天天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游山玩水、饮酒狎妓、吟诗作画,端的是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唐伯虎表面潇洒,内心却苦闷异常,“科场舞弊”冤案对他打击颇大。回乡后,他满肚子冤屈无处倾述,只好寄情于山水诗酒中,在恣情纵欲中***自己。据传他花了大半年时间出门游历,去过好几个省,回来后以卖画为生,彻底断了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并光宗耀祖的念头。
当时的苏州,文人雅士云集,富商巨贾扎堆,是江南第一等花团锦簇之地。不少附庸风雅的巨商与有文化的官员都喜欢收藏书画,唐伯虎的画不落俗套,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其是他笔下的仕女,人物生动、设色淡雅、勾勒准确,堪称一绝。时人将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四位大画家誉为“明四家” 。唐伯虎在明朝画坛之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唐伯虎的画作销路不错,他也颇为自得,曾特意写下一首打油诗表明心迹: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大家并不会陌生,特别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走红之后,更是让大家对天资聪慧,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滔滔敬仰。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又是如何呢?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伯虎才华横溢,妻妾成群,妥妥的人生赢家。但事实在历史上则并非如此!唐伯虎素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在他24岁之前,也确实是家庭幸福美满,但是到了24岁那年,他的一生则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而后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一开始他的父亲突然中风离世,母亲悲伤过度,没多久也随之离去。紧接着他妹妹在夫家病逝,然后他妻子临盆后得了产后热也离世,刚出生的儿子也在三天后夭折。
那一年家族还有多位长辈辞世,接连的打击让他一夜白头,几乎快要发疯,每天唯有借酒消愁。在好友祝之山多次劝解下,他才慢慢化悲痛为力量,试图重振唐家,以告慰父母妻儿的在天之灵。经过努力学习,妻子病亡后第四年他参加科举,得应天府乡试第一。此时所有人都看好他,甚至有一个出身豪门的女子主动嫁给了他。第二年,他进京参加会试,又高中第一名。而就在准备喝酒庆功之际,人生的第二场灾难接踵而至。
在他高中会试第一没多久,竟然被判了个科举舞弊!这是为什么?原来唐伯虎考前认识了一个叫徐经的考生,这人买通考官,提前得知了考题内容。之后徐经就有意无意的找唐伯虎讨论相关内容,而他也知无不言,结果考完后徐经高中第二名,但是答案却和唐伯虎雷同,导致东窗事发,唐伯虎因此受到牵连,被科举除名,并终生不得参加科举。
开宗明义,唐伯虎本名唐寅(yín) ,出生于明朝成化年间的苏州府吴县,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天才少年。
但唐寅所在的家族里,基本就没读过书的,所以大家肯定都猜到了,聪明的唐寅就被家人寄予了极大的厚望,想着他也能苦读圣贤书,继而考取功名,为家族光宗耀祖。
而过早的读书写字,也使少年唐寅心性很高,或者说是自命清高,一般的小孩儿他也看不上,这种心性一直持续到他长大,后来他通过创作略有小名后,出身官员世家的祝枝山十分仰慕他,还主动来拜访,可唐伯虎认为祝枝山家里当官,本身这个人也不怎么有才能,于是对祝枝山爱搭不理,很冷淡。
幸好祝枝山每天都来找唐伯虎,最终唐伯虎看出祝枝山是真心想跟自己交朋友,才终于放下天才少年的架子,主动和祝枝山交谈玩乐。
没过几年,刚满16岁的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入苏州府,为“府学附生”,踏上了真正的求学之路。
每天读书写字作画吟诗,这种无忧无虑而又满足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唐寅的25岁,由于父母姐妹的相继病逝,另外还包括爱妻难产而亡,连带着还没出生的儿子也早夭,唐寅受到人生最大的一次打击,整日借酒浇愁,喝的大醉酩酊,这个时候他最好的朋友文徵明,始终陪伴在身边。
所以我才说唐寅特别倒霉,25岁这一年,他眼睁睁看着亲人们相继离世,这种生离死别的滋味不好受,而唐寅却接连经历了五次之多,包括结发之妻,还有刚出生没两年的小儿子,如果再算上他儿时的好友刘秀才病逝,那就是经历了六次生离死别,不过正因为有朋友的鼓励,所以唐寅在26岁那一年从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来。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明朝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典型的江南才子,名唐寅。
这唐寅的一生并不像大家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看到的那样是个***,而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书生。唐伯虎自幼聪明,能诗擅画,也想求得功名,16岁便中进士,19岁娶了温柔贤惠的徐氏,日子过得很安稳。
可是唐伯虎19岁那年父亲中风去世,母亲跟着也随父亲而去,妻子徐氏不久死于产后风,孩子出世仅3天就夭折了。
唐伯虎一度消沉,在好友祝枝山、文征明的劝慰下才慢慢振作起来。27岁时唐伯虎又娶了何氏,30岁那年进京参加会考,本已经考取了进士,但被同乡诬告说他行贿主考官,结果锒铛入狱。
出狱后的唐伯虎心灰意冷,回到苏州,老婆离他而去,弟嫂看他穷困潦倒便要求分家。
此后唐伯虎以卖画为生,经常去闽浙赣一带云游。唐伯虎擅长画山水和工笔人物,如今他的画也拍到了上亿,可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穿越千年的时空,历史人物的形象总是那么的扑朔迷离。相比于民间传说里那些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而言,正史中的历史人物形象除了趣味性不足以外,其命运和结局也比人们口耳相传的要令人唏嘘许多。
著名的大才子唐伯虎,苏州府吴县人,本名叫唐寅,也许是由于他是家中长子的缘故,他的字取为伯虎。在他十二岁的那年,他结识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祝允明,又叫祝枝山。十四岁那年小唐寅又认识了另一位后来的著名文人文征明,并且得到了其父亲南京太仆寺卿文林的欣赏。这三人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甚至是“江南四大才子”,在中国的文化史和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品中的江南四大才子
有关唐伯虎们的风流韵事已经被各种民间传说、***作品描摹的太多太多,在这里无须赘述。但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失意者。
唐寅
早年的唐伯虎也是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即使娶妻生子也不以为意。然而在他二十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妻儿全部在一年内离开了他。这对年轻的唐伯虎的打击有多么大可想而知。他把自己的才气丢到一边,成天只知道和狐朋狗友一起饮酒以派遣心中的苦闷。
好朋友祝枝山看不下去了,规劝唐伯虎要好好读书。于是唐伯虎闭门不出,安心读圣贤书。而他的聪明才智也是举世公认的,具体的表现就是他沉心读书只一年多就高中解元(乡试第一,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高考状元了)。不仅如此,主考官还非常赏识他的文章,回京的时候还把他的文章带给了翰林学士程敏政,程学士也觉得这个年轻人的文笔非常棒,心里就记住了“唐寅”这个名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桃树苗插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桃树苗插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